ops8小说 > 历史 > 奉天承运全文阅读 > 段二九 天道在何处

奉天承运全文阅读 段二九 天道在何处(2/4)

黑抢了,连初封的妃子窦美仪也被赵谦直接给枪毙,李自成大怒,下令攻击京师。

    赵谦下令军队出城列阵,反攻李自成,两军在广渠门外对阵。

    朱徽娖坚持要上城楼观看杀贼,赵谦只得跟随在其身边。

    “大明万岁!”军中习惯性地高喊口号鼓舞士气,朱徽娖听得,身上一阵激动。

    步炮骑协同野战,没有什么新花样,骑兵凭借重甲冲锋,步兵在正面,炮兵在后火力覆盖,李自成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战斗,不出片刻,便下令撤退。

    李自成最擅长的就是打不过就跑,这一招屡试不爽,号称打不死的小强。这次也不例外,带人跑得很利索,很干脆,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赵谦知道吴三桂和满清正在后面紧追,满清最大的**就是入主京师,赵谦也不和他们争,主要是兵力不加,争不过。

    于是,赵谦也运走了所有能运走的财富和人才,携军逃了,从天津乘战舰南下,同时下令水师派出军舰堵死京杭运河。

    南京,和神州的各地的名城胜地一样,都沉淀着千百年的文化,古往之事不必细述,从明朝起,朱元璋攻克集庆,便是现在的京城南京。

    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后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陪都。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洪武十六年,京师城垣完工。南京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近七十里的砖石城墙,即今南京明城墙。是为世界第一大城垣。

    南京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质量责任制之严格可以想见。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

    后来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陪都。成祖时,又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

    赵谦等到达南京的时候,已近端午,韩佐信邹维涟等心腹大员护送赵谦家人,从杭州到达南京,放弃杭州为中心,入驻南京。

    朱徽娖住进了南京紫禁城,赵谦住在紫禁城端门和承天门外的广场西侧五军都督府,改名为军机处,仿照后来的清制,目的是架空内阁。

    赵谦进入南京之初,就开始埋下**伏笔,以免以后内阁再现党争,在战争期间,党争是徒劳内耗。

    南京紫禁城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故新宫建筑规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东西两侧空地均未兴建宫室.

    新宫东西宽七百九十米,南北长七百五十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干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洪武元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

    洪武八年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建南京.此次修建,增设了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了东西角门,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

    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形成"t"字型广场,向南直抵洪武门.广场东侧为五部(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南京故宫修建时注意了风水的问题,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但是由于选址的局限,内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虽然采用了打入木桩,巨石铺底,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但日久之后仍然出现地基下沉的问题,宫内容易形成内涝,排水不易.同时宫城离外城过近,战时不易防卫.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建文帝出逃,马皇后在宫中**死.朱棣即位后仍居于南京皇宫中,但同时下令以北平为行在,准备迁都.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建成,次年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

    军机处内(愿五军都督府),赵谦纠集心腹大员,商议新政府策略。

    因找不到朱氏血脉,一部分官员建议赵谦自立称帝。

    韩佐信和邹维涟一致认为不妥。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