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我的明末之旅全文阅读 > 第一百五十七章 《仁川条约》

我的明末之旅全文阅读 第一百五十七章 《仁川条约》(2/2)

崇祯狠狠的道:“成何体统,这完全是强盗行径,有违国体。”

崇祯高不高兴,张丰可不管,张丰自己高兴着呢,船队运回来大量的东西,张丰的腰包渐渐的鼓起来,财力充足。

松江府至苏州府,再至常州府的铁路开工建设,两大造船厂也开足马力建造各式船只,如战船、运输船和铁甲舰。

三千料战船,三千料运输船,以及铁甲舰,这是两大造船厂建造的重点船型,至于一千料海船则将渐渐减产。

木质结构的三千料战船和三千料运输船建造速度比较快,因为是木质大船,工艺难度比较低,几乎每月都有这两种船只建成。

铁甲舰的建造则难一些,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开工建设,两艘艘正在建造之中的铁甲舰也初具雏形,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建造看似问题不大。

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因为有张丰,这一带安定而富庶,粮食价格稳定,大部分老百姓有事情可干。

除了张丰自己开设了一系列的工厂之外,其他一些头脑灵活,手上有钱的人纷纷效仿,各式作坊,各式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资本主义彻底发芽,茁壮成长。

经济发展好,税收多,据说这三府税收占据了整个南直隶的半壁江山,当然,随着名声在外,很多老百姓往这三地涌来,尤其是北方一些逃难的人将这三地作为首选。

据说,崇祯十三年这一年以来,整个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三地的人口就增长了两成以上。

人口增多,是好事,也是坏事,显然,张丰很好的利用和安置好了这些外来人口,或是进工厂做事,实在安置不了,则派去开矿,或是修建铁路。

修建铁路,虽然累一点,但稳定,每天中午有一顿饱饭,每天还拿到十文工钱外加两斤粮食。

从琉球,从朝鲜,船队运回来的粮食,除了在丰收粮号出售之外,有部分当做铁路工人的酬劳,一个壮劳力,每天能拿到两斤粮食。

………

时间车轮缓缓前进,推进到崇祯十四年。

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

张献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阳,杀襄王。

二月,李自成部围攻开封。

同年春,清军对锦州实行包围,崇祯调集13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

张丰也接到了兵部命令,要求开赴锦州一带,但张丰以部队扩建不久,正在训练为由,没有去锦州趟这趟浑水。

历史的大方向没有变,未来会不会变,张丰无法知道,至少目前来看,历史上该发生的大事还是一件一件发生了。

现在的明朝,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估计崇祯也是焦头烂额,更要命的是,灾荒进一步扩大,北方很多地方闹起了饥荒,连京畿一带都未能幸免,粮价格飞涨,到处都是卖儿卖女。

天津卫。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里港口更大,巨大的码头,起码有二、三十个泊位,和两年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码头旁边,正停靠着数艘三千料运输船,很多劳力正在从船上卸下一袋一袋的粮食,看样子,这粮食全是稻米。

有几名壮汉,正在码头上休息,刚才,这些人一连搬运了近一个时辰,每人至少搬了上百袋粮食,劳动这么久,正好休息一下。

“兄弟,你是哪里的?”

这些人,大部分不是天津卫本地人,基本上都是附近各府各县逃难过来,在这里混一口饭吃。

“我老家是山西的,你呢?”

“你老家可真远,我是保定的,去年年底逃难来了天津卫,一直在码头找事情干。”

“我比你早来几个月,从山西一路逃难到这里,一路上见了很多事情,没有想道,还有天津卫这样的好地方,只要你有力气,肯吃苦,就饿不着。”

旁边有人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听说松江府一带更好,能进工厂做事,每月能拿一、二两银子呢。”

“还有这样的好地方?”

“当然是真的,我难道还骗你们不成。”

“松江府,太远了,我还是在天津卫算了,在这里也饿不着。”

大家正趁着休息期间聊上几句,远处,两艘铁甲舰,三艘三千料战船组成的舰队正缓缓的行驶过来。

…………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