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女生 > 昭华 > 第五章 天地之隔

昭华 第五章 天地之隔(2/2)

步就又转到了世子所那里。

    新帝是个优柔寡断之人,这是齐泰和黄子澄的共识。

    具体说来就是这样的,上午的朝会上,当刑部侍郎暴昭和御史巨敬等议论到几位藩王“在国多不法”的时候,这位二十一岁的新帝就愤怒起来,拍着御案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朕今不念骨肉之恩,以其得罪于天,获罪于民”,他还拿周王的例子鼓励有司查访包括藩王在内的一切王公大臣的罪行,“只要属实,按律惩治”,话是说得掷地有声慷慨激昂,一度让黄子澄和齐泰欢欣鼓舞,然而等新帝下了朝,接到从北平发来的燕王的奏疏的时候,情绪又马上变了。

    燕王这封书信是这么写的——

    “……若周王橚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显著,《祖训》具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惟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

    新帝读罢,心头不由得一松。

    怎么说呢,这是他登基以来接到的燕王的第一封书信。当然他登基的时候,燕王按例也进了“贺表”,然而贺表只是礼仪所需,堆砌辞藻罢了,内里并无情绪;而这一封信,则是有了燕王的情绪,新帝看到燕王谦恭地称臣,字里行间也十分卑逊,这让他不由得熨帖起来,因为这写信之人,乃是他功劳最著的叔父,燕王能用这样的口气说话,实在是难得了。

    再读第二遍的时候,新帝发现这封信的用意是为周王求情,燕王也应该求情,这可是他的同胞弟弟呢——看着这一句“骨肉之恩”,朱允炆蓦然想起了东宫便殿里的《负子图》,这图乃是先懿文太子请人画的,画的乃是孝慈皇后提携着婴孩的图像,彼时高皇帝(新帝已为大行皇帝上了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征战南北,孝慈皇后领着家眷随军,拖家带口,那画上不止画了一个婴孩,而是有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便是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他们是高皇帝和皇后的亲骨肉,如今只剩下两个来,这两个尚在世者,若是因为他朱允炆的缘故殒命,百年之后他不仅没法见他的父亲,也没法见他的爷爷奶奶啊!

    新帝竟然不由得百感交集、心颤鼻酸,扑簌簌落下眼泪来。

    这时候齐泰和黄子澄前来陛见,皇帝急忙拭去眼泪,将燕王书奏交给他二人看。黄子澄看了奏疏,心里倒是不由得发虚了,原因是燕王求情之句,其实点明了许多道理。比如燕王说根据“祖训”,何敢他议,但按照“祖训”,这事儿其实还真能议一议。在哪儿议,周王,宗亲也,《祖训》上写得明明白白,若藩王有罪,不当交与朝廷,而是先由宗人府议罪,宗人府是秦晋燕周楚王主事,按照规定,若是要给一个藩王定罪,必要先彻底查明他的罪证,然而周王“其迹显著”乎,抑或“形迹暧昧”乎?说实话,周王所谓“谋逆”之罪,其实并无实据,因为李景隆随后查抄周王府,里面并没有搜出来任何谋逆的东西,所以他们削夺周王王爵,其实就是削藩,只不过硬是给周王扣上了“谋逆”的罪名,好名正言顺罢了——黄子澄虽然其志坚定,但是好歹也是读圣人书的人,脸还是觉得有些发烫。

    而同样的书奏,齐泰却看出了燕王的软硬兼施,表面上很是柔和、恭敬,但骨子里充满了火药味。整段约七十字,朱棣却两次提及祖宗和祖训。他一方面再说,希望皇帝“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和“臣之愚议,惟望陛下……”,但仔细品味一下,它充满了杀气,是在威胁要是不尊重我们藩王的意见,那么我们就要以祖训来办。在解释祖训问题上,谁最有权威?当然是朱家最年长的朱棣。

    齐泰便道:“皇上,燕王书奏居心叵测,万不能听信,对待藩王,不能心慈手软!”

    “心慈手软”这一句,反而让新帝心里不舒服起来,他看着奏疏,其实也算找到了下台的梯子。周王不是无罪,逮治他完全有理,燕王现在仅仅要求他看在祖宗的面上,法外施仁,从轻发落,这恰是提现了新天子的“仁心”,也能保全骨肉之恩,为什么不就梯而下呢。

    他自己坚定了这样的心,不过耐不住齐泰和黄子澄翻覆劝说,只好折中,对周王朱橚既不赦免,也不宽宥,只是照顾到他的身体,将其迁回京师,关押于高墙之内,其子孙继续流放。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