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其他综合 > 重生之黄金年代 > 第三十六章 对话

重生之黄金年代 第三十六章 对话(1/2)

        二十一世纪,那些已经在沿海地区拥有亿万资产的超级富豪,大多数都对自己倔到第一桶金的过程讳莫如深,似乎都普遍不愿意提起自己在改革初期原始积累阶段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老板在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能够快人一步在很短时间内积聚起第一桶金,百分九十以上都是靠从事一种行当,那就是走私。

        那时候,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人们对黄金这种长期被定性为资本主义才会收藏的物品,似乎还有着一种从心底存在的本能恐惧,也使得这种国际普遍承认的硬通“货币”,在中国内地却以一种现在人不可想象超低价格长期存在,也形成了与国际黄金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也给一切投机分子,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刚开始时,一些胆子较大的渔民利用出海机会,用金戒子、金项链之类金器从外轮上换取彩色电视机,然后转手倒卖给有门路的内地走私分子,从而挣取到高达一倍、甚至二倍的利润,成为渔村中最先富先来的一批“万元户“。

        时间一长,当渔村内其它渔民慢慢知道了这条发财捷径,于是大规模的集体走私活动终于开始,那些原本世代靠捕渔为生老实巴交的渔民,似乎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全成了走私犯,沿海地区每一个渔村都成了走私各种物质的基地,并且协同作战互相之间结成联盟与打私军警对抗。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中国贸易中长期存在的灰色清关,在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之下有其生存的土壤,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

        直到九十年代,中央一位铁碗总理上台强行将这条灰色利益链中最著名龙头,长期在夏门进行成品油与汽车走私的大鳄成功打掉,这种几乎光明正大的走私活动才得以扼制。

        也正是由于了解这段历史,所以陈小初才会决定收购这家濒临破产彩电显像管生产企业。

        对于这家企业现在老板怀特来讲,由于大集团在美国本土的低成本竞争策略,使得小型工厂生产彩电显像管已经没有利润可言。可对于他来讲,那些堆积在仓库发霉的彩电显像管,却能够为自己带来暴利。

        一天傍晚,当陈小初表示想买下一家彩电显像管生产企业,希望陈中和夫妇能够从中提供专业帮助时,这对在纽约曼哈顿金融区混迹多年的夫妻,脑子里几乎是同时浮现出两个字,荒谬。

        虽然没去过中国内地,不过那边现在情况他们基本上还清楚,人均年收入不过二百人民币左右,换算成美元还不到一百美元,所谓万元户已经属于顶尖富裕阶层。真不知道跟前这位只有八岁的小男孩,拿什么去买下这家经过评估价格在六十万美元左右的彩电显像管生产企业。(八零年,美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1.5)

        而且,这还只是买下这家已经处于停产状态企业需要花费的资金,如果想让这家工厂几条生产线重新运转起来,起码还需要再有二三十万的前期投入。

        陈小初现在的确没那么多钱,出国之前将仓库内不太重要收藏清理一遍,也不过让其从广东人那里获得了四十万多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不过三十万。可他却有头脑,有着超越这个年代人们三十年的各方面知识,所以一点也没有因为钱不够而担心。

        在这个年代,如果想空手套白狼从银行内套取一笔资金,对他来讲实在是太容易不过。

        从身上变魔术似的拿出一叠美钞放在桌子上,陈小初同学一本正经说道:“这是预付的报酬,只需要帮忙完成这笔交易,这一万美金就是你们的了。”

        一万美金,在三十年之后可能并不算什么,可在八零年的纽约依然是一笔不小收入。

        美国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生意就是生意什么东西都不如金钱来得实际。当陈中和目光在桌上那一叠美钞上扫过之后,整个人立刻完成了从居家大叔到金融服务从业者身份转变,一脸严说道:“亲爱的陈先生,做为一名金融服务从业人员,我有责任向你提供十分专业的投资意见。”

        没有给对方反对机会,他又立即接着说道:“经过几十年发展,美国本土电器制造业已经基本饱和,再加上最近两年电器巨头采取的低成本扩张计划,使得像‘怀特制造’这种缺乏竞争力企业生存环境十分艰难,所以我并不看好陈先生关于收购‘怀特制造’的计划。”

        陈小初实在还不太习惯被一名成年人称之为先生,于是摇摇头道:“陈叔叔,你还是称呼我小初听起来比较亲切,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