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楚汉那些事 > 第十六章 称王称霸

楚汉那些事 第十六章 称王称霸(1/3)

起义军进城后,陈胜马上收编城内所有兵力,接收郡衙囤积的钱、粮、兵器等,迅速扩大实力。接着废除一切秦朝律法和制度,恢复楚国的律法和制度。同时确立以陈县为起义军大本营,陈县郡衙为军事和行政指挥总中心。

完成这些工作后,陈胜吴广马不停蹄地展开顶尖人才招募计划。陈县里面人才济济,其中有五个人必须提一下,毕竟皆是日后赫赫有名之人。

第一个是蔡赐,此人**通今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德才兼备,人称陈郡第一贤士。

第二个是周文,此人来头很大,是楚国春申君黄歇专用相士,曾为项燕视日。

第三个是张耳,魏国信陵君的得意门生,刘邦曾经也是跟着他混的。

第四个是陈馀,他与张耳为刎颈之交,精通儒家经典,论才智与张耳不相上下,二人同为秦始皇亲自点名要捉拿的知名儒士。

第五个是武臣,此人在外面的名声远没上面四人那么大,但却是陈县的大豪强,在当地有不少支持势力。

上述五人中,蔡赐最受重用,甚至在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陈胜吴广。蔡赐一上来就献了两策,皆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一策,以起义军的名义从郡衙向那些陈郡管辖内尚未被占领的县城发出指令,对城内一些重要的官员进行异地调动,被调动官员的待遇保持不变,但职位有变,从有实权变成无实权。

只要这个县城乖乖遵守指令的,那就相当于自动瓦解了该城的旧有势力,可以放心把起义军的人安插到对应的位置上。

若哪个县城不愿遵守指令的,那就只能直接硬攻进城。当然了,他们选择拼死抵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实力摆在那里,那么起义军就可不费吹灰之力将整个陈郡收入囊中。

第二策,一直以来起义军都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确实也取得很大成效。但往后肯定会越来越不奏效的,毕竟两人皆是已故之人,时间长了难以蒙住老百姓。而如今起义军绝对称得上一方霸主,按实力完全可以打着自己的大旗,号令天下群雄抗击暴秦。

至于打什么旗号呢?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就此立国称王,定新国号,奉新王为天下共主,带领旧六国百姓一起对抗暴秦;方案二,找寻楚国后人,拥护他为楚王,宣告正式复国,推举楚王为天下共主,带领旧六国百姓一起复国反秦。

陈胜毫不犹豫地启动了蔡赐的第一策,至于第二策也是势在必行的,但选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却是个天大的难题。

陈胜特意在郡衙安排了一场英豪大会,赴会的阵容非常鼎盛,除了起义军的将领谋臣外,还有陈县的大小官吏、才子贤士、乡绅土豪以及德高望重执掌教化的三老。

英豪大会上,美酒佳肴纷呈,载歌载舞不断。酒足舞欢后,万众期待的站队时刻到了。

就此立国称王,还是寻找楚国后人拥立为王?有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率先发表意见的是德高望重的陈县三老,他们非常恭敬地说道:“大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执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朝,恢复楚国的社稷,所到之处百姓们无不夹道欢迎,论功应当称王,这也是万民之福。”

三老的话如同美酒,让人分外陶醉。然而陈胜还没品尝够,就马上出现反对意见了。反对的人是张耳和陈馀,两人苦口婆心言道:“大将军,虽然我们自起义以来节节胜利,势如破竹,甚至已经雄据一方,但终归时日太短基础太薄了。这时候贸然立国称王,有两大明显弊端,其一,这会让天下人误以为我们有私心,而不是真正的慷慨就义,救万民于水火中;其二,我们目前的实力虽然很强大,但跟秦朝相比还是暂落下风的,一旦立国称王就招风大树了。一朝怎容二国呢?胡亥赵高必然会对我们发起重点打击的,这将对我们继续发展壮大带来巨大隐患。我们最稳妥的方法应该是一边继续攻城掠地壮大实力,另一边派人寻找楚国后人,拥立他为楚王。除了寻找楚国后人,我们还应该把另外五国的后人也找出来,找到后便对其分封,依靠着我们前期兵力支援和五国后人的号召力助他们纷纷复国,这样才能真正聚全天下之力一起反秦,秦必暴毙。”

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很快就分流成两股泾渭分明的队伍。赞成立国称王的人占了绝大部分,按正常情况下小数服从多数是很应该的,但是有时候政治里面的情况非常复杂,例如这一次不赞成的人里面除了张耳、陈馀两位名声显赫的新成员外,更有三位战功赫赫的老成员,他们分别是:葛婴、周市、秦嘉,葛婴自不必说,目前为止起义军中妥妥的战功第一人,至于周市和秦嘉都是葛婴带出来可以独挡一面的部将,他们三人的战功加起来毫不夸张地说占了起义军半壁江山。

这样的情况让陈胜相当为难,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把此事暂且搁置下来,日后再从详计议。

接下来,会议进入下一个重要主题——制定起义军未来的总体战略。

这个主题大家商讨得非常和谐,意见很统一,最终定下总体战略为:偏师略地,主力西征。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