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季汉史录 > 第四回 曹丞相围猎许田,董国舅夜..

季汉史录 第四回 曹丞相围猎许田,董国舅夜..(2/3)

君臣至重。近者权臣操贼,出自阁门,滥叨辅佐之阶,实有欺罔之罪。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元老,朕之至亲,可念高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怆惶破指,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负!建安二年春九月诏。”

刘备读罢,不胜悲愤。董承又袖出一物,乃是义状。上面只有五位:一,车骑将军董承;二,工部侍郎王子服;三,长水校尉种辑;四,议郎吴硕;五,昭信将军吴子兰。

备览罢,又问道:“董公莫怪,备有一事不明还请董公释疑。”

承道:“皇叔且问。”

备道:“备素来修养于府中,公何以知备?”

承道:“皇叔贤名远播,早已如雷贯耳矣。且吾此来,乃天子之意。天子谕,‘皇叔玄德,具英雄之姿,前朕与语,果忠贞之士也’。故吾特相来访也。”

备道:“公既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只是望公切记,此事须密以行事,若所与非人,则反相害矣。”

承拜谢,便请书名。备乃书“左将军刘备”,压了字,交付承收讫。

承道:“容再请四人,共聚十义,以图国贼也。”

备道:“切宜缓缓实行,不可轻泄。”

共议至五更,董承方才别去。

董承既去,张飞埋怨道:“皆非成事之人。如要除贼,一人可也,何须十义?徒重虚名耳。似此迂腐之人,哥哥早晚为其所害。”

刘备低喝道:“益德休得胡言!董国舅数有功于社稷,况如今汉室颓萎,帝上受辱,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群臣束手无策之际,此人犹一心为汉室奔走,实乃忠义之士也。若诸臣皆如董国舅这般,则汉室中兴指日可待也。”

翌年,即建安三年春,曹操欲起兵往讨张绣,忽然探子来报,刘表联合张绣起兵十万,来犯兖州。操聚众文武商议对策。

谋士荀彧,字文若,进言道:“刘表,座谈客尔。若太平时节,其才可位居三公;方今乱世,其能不足以自守。明公可藉此兴兵,破敌于野,则宛城可一战而定也。”

操以为然。便命夏侯渊为先锋,张辽辅之,自领中军,点兵十五万往拒刘表、张绣。正此之时,忽有袁绍使者求见,并奉上书信一封。曹操接过书信,不看则已,一看此书,顿时大惊失色。

操随手将书信递于郭嘉,沉声说道:“本初与书中言道,欲讨伐北平公孙瓒,故向吾借兵三万,粮十万石。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真是方欲挥师向西行,却闻甲戈又北来。堂上顿时喧哗起来,或言给,或言不给。

许褚性烈,大怒道:“袁绍小儿,欺人太甚。末将愿为先锋,领兵五万斩袁绍首级来献!”

操不语,因问荀彧等人,荀彧答道:“此乃袁本初欲征公孙瓒,恐明公议其后而以此来试主公之意也。虽如此,仍需好言解之,以安其心。”

曹操叹道:“袁绍实是可恶,言辞如此轻侮傲慢。吾欲兴兵伐之,只恐力有不及也。”

荀彧闻言,以目示郭嘉,嘉解其意,将书信递与荀彧,并言道:“主公切勿妄自菲薄。以嘉观之,公有十胜,绍有十败。公与绍之战必胜。”

操问道:“何谓十胜?何谓十败?”

郭嘉答道:“刘、项之不敌,世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有此十胜十败。可知主公必胜也。”

操闻言大喜,如释重负。

彧亦道:“某之意与奉孝同。袁绍为人,好大喜功。不若显之以爵,使其督冀、幽、并、青四州,并许之必助其往攻公孙,袁绍必心喜而不疑。而主公藉此之时,西征张绣,东图袁术,以备与袁绍决战也。”

操然之。遂奏请天子,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进封袁绍为大将军、太尉,赐弓箭、符节、斧钺,督冀、幽、并、青四州。并密书一封,其言甚躬,大意为:公取公孙瓒,如有所需,吾必助之。

袁绍得书大喜过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