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第497章 黄台瓜辞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第497章 黄台瓜辞(1/2)

    杨清心说:“太后,自己的儿子,咱们这是最清楚不过了,难道还要我一个热爱人来说到再说了,就是李贤太子当年做的那一首黄台瓜辞,我觉得太后娘娘就是到现在应该也是记忆犹新吧!”

    相传太子李贤有感于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之下已荡然无存,乃作《黄台瓜辞》,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个瓜先后被摘而感伤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后看后醒悟。(注:史学界对作者是否李贤本人存疑,该诗最早见于李泌劝谏唐肃宗时所说。唐肃宗听闻后大惊,并称“朕不知此”,因此也可能是李泌为达政治目的而自行编造。)

    诗文如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忧愤谱曲章怀太子李贤不仅文史造诣深厚,可能还具备相当音乐修养。《旧唐书·李嗣真列传》记载了太子被废前一段插曲。当时李嗣真前往太清观奏乐,发现曲调十分悲哀,就问道士刘概和辅俨:“这曲子为何如此哀怨不和谐?”,两人答道:“这是太子谱的《宝庆乐》。”按理说《宝庆乐》应当欢快喜悦,由太子作出却充满悲凉,反映了李贤当时愤懑抑郁的心情。果然没过多久,太子即被废黜。后来刘概将此事讲给高宗,高宗也觉得十分惊奇。

    文明元年(684年),唐高宗驾崩后不久,武后先后废黜唐中宗、幽禁唐睿宗,完全把持皇唐朝政,这一行为引致李唐宗室和许多朝臣的不满。该年,英国公李敬业率先在扬州起事,并找到一个容貌很像故太子李贤的人(李贤已在数月前自尽),欺骗众人说:“太子李贤没有死,逃亡在这个城中,他命令我们起兵。”于是借李贤的名义号令天下,打出反武大旗。由此可见,武后与太子李贤的母子矛盾已不是宫廷秘密,李贤做太子期间很可能已在朝中甚至民间树立起一定威望。

    《资治通鉴》对太子事发记载了一段插曲:李贤平日颇好声色,养户奴赵道生为男宠,多赐之金帛,东宫官员韦承庆上书劝谏不听。太子事发后,赵道生供认是太子命他刺杀明崇俨。但据《旧唐书》记载,韦承庆曾献《谕善箴》劝谏太子亲贤能而远小人,太子听后“善之,赐物甚厚。”不仅认可谏言,还赏赐了韦承庆。时至今日,太子被废的真相仍缺乏可信史料佐证。

    永淳二年(683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积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积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并将丘神积贬斥,但不久重获启用。

    身后追封,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追赠李贤司徒,并遣使者到巴州迎回李贤灵柩,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论才华,李贤则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余岁已能统召帝国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其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高宗褒奖和群臣拥戴,可见,这个年轻太子堪当大任,是帝国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相猜忌,颇多嫌隙。武后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谣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千百年来,关于章怀太子的死莫衷一是。两唐书均在言语间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诬陷杀害,《旧唐书·高宗诸子列传》中评论:“唐年钧德,章怀最仁,凶母畏明,取乐于身。”称太子是个品德高尚的孝子,以此驳斥他生前不孝谋逆的罪名,暗示太子是含冤被害。出土的墓志铭也有影射太子是被冤杀,但都未有明言直接死因。郭沫若曾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章怀之死与武后无关,而是当时的宰相裴炎为夺权所为。

    总之,不论太子因何被害或者被谁所害,他死于帝国最高权利的争夺和由此产生的忌恨、阴谋却大体可以肯定。自古以来为了夺得皇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是古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