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第408章 太子李弘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第408章 太子李弘(1/2)

    杨清心问南宫景:“现在当朝太子是谁?”

    南宫景笑道:“杨兄不要玩笑了,那神机妙算上下五千年都知道的,人还是问我是当朝太子是谁?”

    杨清心笑道:“我这对生意也重复离开十几年,多年,我现在都不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了,按时间推算大约应该是那仁善的太子李弘?”

    南宫景笑道:“果然厉害,可不是这太子李弘么……”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为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旧礼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谥号祭祀。

    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诞下长子李弘,是为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弘由此成为高宗的元子(嫡长子)。同年,李弘与胞弟李贤被进封为亲王,李弘为代王。

    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李弘幼为储君,深得父皇宠爱与重视。高宗曾对侍臣称赞太子:“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礼节,从不曾有过失。”李弘早年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为什么要记载这个?”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太子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李弘十分重视治学。龙朔元年(661年),李弘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得到高宗赏赐绢帛三万段。总章元年(668年),李弘又请求追赠儒家先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德着称。当时朝廷大量征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会被处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为此上书进谏:“臣听说军队征兵,但凡没有及时报到的全家都会被牵连,有的甚至没被断罪就被囚禁,人数众多。但当中有因为疾病才逾期不到,或者途遇山贼、渡河遭难、畏惧逃亡、身负重伤等多种情形,军法却要连坐他们的亲属。(臣认为)军法该兼顾实情,如果不是战死就被定罪或者备注逃亡,并牵连他们的家属,实在(有冤)值得同情。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连坐之罪。”高宗批准了请求。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出行东都洛阳,命太子李弘监国。当时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起饥荒。李弘亲自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吃榆皮、蓬实充饥的人,就命令家仆发放米粮以保证供给。当时李弘有两个异母姐姐,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得罪武则天而被废黜杀害。两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宫中,年龄很大了也未结婚。李弘发现此事后十分震惊,上书请求允许两位姐姐出嫁,并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高宗准许。

    李治: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着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

    唐高宗在东都洛阳为太子李弘纳妃,选中了裴居道之女裴氏。礼官表示需用白雁来举行婚礼,竟恰好就在皇宫后苑捕获。唐高宗非常高兴,称:“汉朝时捕获朱雁而兴盛礼乐,而今捕获白雁是完善人伦。昔日礼乐之事得到传颂,今日也当如此,我于德行没有惭愧了。”裴氏被立为太子妃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