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第206章 睡功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第206章 睡功(1/2)

    杨清心笑道:“丫丫,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丫丫说:“嗯,我能感觉到,可是还是看不见!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就哭的这样伤心!是不是也死了爹娘和奶奶!”

    杨清心搂着丫丫说:“丫丫,你想不想学睡功?”

    丫丫说:“爹爹我不知道睡功是什么功?”

    杨清心笑道:“就像爹爹这样,睡在这里,就躺着就可以修行的一种功!”

    丫丫说:“修了这种功能干什么?”

    杨清心笑道:“能当神仙,能修道,找到大道就会知道爹娘和奶奶的死去,都去了哪里?还知道生命的生生不息!”

    丫丫高兴道:“那我要学,爹爹教我?”

    杨清心笑道:“首先你要像爹爹这样躺下来……”

    修炼睡功,需要预备一间密不透风,清静于燥的卧室;要有一张铺盖舒适而柔软的床,和高约二寸的睡枕。每日练功前要宽衣解带,女性还要散发披肩;以使浑身舒畅,无为无欲,毫无束身之感。然后方可按照下列练功步骤和练功要领进行修炼。

    1、调气:头朝南脚朝北正身仰卧,去枕。两眼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即大拇指向掌心内屈,其余四指并拢卷握于大拇指之上},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距离身体两侧约五寸处。两大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五寸许,两脚尖朝向左右。

    按以上卧势躺好之后,排除各种杂念,专注于鼻子的自然呼吸,并将鼻息调节到细微绵长的状态,使两耳不闻其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共行360息。

    2、接上式。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地凸起充满。稍停,再将腹部之气从口中细细吐出,不可一呼而尽,而且要使两耳不闻其声。一吸一吐为一息,共行180息。行息时的意念观想如下:

    每月的农历初一至十五,两拳展指,在用鼻子缓缓吸气的同时,意念观想体外清气由两手十指吸入腹内{具体气行路线不要观想的太清楚。}。

    每月的农历十六以后,两手握固,在用鼻子缓缓吸气时,不再进行意念观想。但在用口吐气时,意念观想腹中之气从两脚十趾呼出{具体气行路线不要观想的太清楚。}。

    收功时,两手握固,停止意念观想。在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凸起充满之后即闭气{口不吐气鼻不呼气};同时用心默数数字,以计算闭息的时间长短。当久不可耐时,仍从口中细细吐出。待呼吸调和平稳之后,即可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腹丹田,然后再下床收功。

    注意:每次收功时只修闭气一次,并力求逐步延长闭气的时间。

    原理与功效

    调气亦称“调息”,为“睡仙功”的入手功夫。古人认为,由于人心念头依着事物,往往使心与息散乱游离,不能自主。虽能暂定,不久则复散乱。所以,运用调息的功夫,可以使心息相依,拴系念头,由散而定。

    睡功修炼的关键,在于调和身心,顺其自然。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执意追求,应遵循古人所讲的“无与意争”。如果能在修炼调气时保持健康稳定的心态,排除各种不良的思想情绪和杂念,即可达到气顺体健之目的。故此,古人常以调气作为入静的辅助手段,由调气过渡到息调,皆为收心止念的过程。后来内丹修炼又将其称之为内呼吸。

    调气的初期,虽然会略感不适,日久便会感到鼻息调和顺畅,气至形安。当练功进入较佳状态时,似觉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而且口中甘香多唾,饮食甘美,鼻息微细微长,绵绵不断。

    行气亦称为“服气”、“食气”、“长息”,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辅以导引的内修功夫。古人认为,行气之要在乎知门户出入焉。鼻者,天门也。亦称“天根”。《修真十书·外三要》载:“鼻通六腑,出者轻清之气,属阳,接其天,此乃天根”。口者,地户也。亦称“地根”。又说:“口通五脏,出者重浊之气,属阴;一切百谷诸味皆地之精,从口而入,与地相接,谓之地根”。所以,以鼻纳清气,以口吐浊气,则为顺气;反之则为逆气焉。故逆则壅塞,顺则宣通,此天地阴阳之理也。

    在导引方面,陈抟根据人体“凡纳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的生理特点,结合“天人相应”的传统观念,运用月亮盈亏、阴阳之理也。

    在导引方面,陈抟根据人体“凡纳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的生理特点,结合“天人相应”的传统观念,运用月亮盈亏、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创编出这套行气导引术。

    在八卦学说中,艮为鼻,兑为口,巽为手,震为足。而艮巽两卦互为意气,为阴中生阳;震兑两卦则互为魂魄,为阳中生阴。故此,当每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