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至尊神主 > 第五十章 秋祭

至尊神主 第五十章 秋祭(1/2)

华夏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大商时期,秋季主要是祭祀农神庆祝丰收的典礼。

知秋的走并没有影响桥山秋祭,不管爱她的人有多么伤心、多么心碎,但她毕竟还是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因为桥山还有众多的百姓期待着江不凡带给他们更加美满的日子,也期盼着桥山更急的富裕和强盛。

知秋的离去让每个熟悉她的人各有所感,变化最大的要数姬发。这个生在富贵之家备受宠爱的少年,在知秋离去的那一刻似乎明白了许多。只一夜之间,江不凡就发现这位未来的周武王身上少了一些少年的顽皮,多了一些成熟,独自一人静静思考的时间也多了起来。这个时刻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对他的引导是可以影响其一生的。

不凡没有多说,带着姬发参加秋收劳动,带着姬发参加军队操练,带着姬发走遍江城的大街小巷、每家每户。在江城,人们经常可以看见身穿布衣的不凡和姬发,和那些贩夫走卒、农夫渔樵坐在一起聊天。也经常可以看见不凡和姬发一起在商铺里帮着售卖货物,还能看见哥俩会领着一帮官员在集市上转来转去维持秩序、调解纠纷。

“爱戴是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当你的臣民发自内心的敬爱你,并把你当成自己的兄弟和亲人的时候,你就会得到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小姬,记住我的话。”

这是江不凡对姬发说的一段话,姬发没有反驳,只是用更多的时间和普通百姓在一起,对身边的人也是越来越和蔼,也学会了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凡见了姬发的表现,心中很是欣慰,他一向认为行重于言,也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在不断的时间中总结出来的才是真理。不凡就是要以这种方式影响姬发,而姬发也没有让不凡失望。

九九重阳,在江城城西月坛,隆重的秋祭即将开始。圆形的七层祭坛上摆满了瓜果蔬菜,祭坛正中的青铜大鼎内装满清水,鼎下已堆好了木柴。大鼎正前方的石质供桌两束嘉禾(就是最丰满的稻谷)分左右摆放,中间是一盘盘堆得冒尖的五谷,正中央摆放着农神的神位。供桌前俩个大木盘上放着一只猪一只羊,这是准备献给农神的祭品。

沿着祭坛甬道两侧,礼乐已经摆好,身着盛装的人们,按照次序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甬道两侧。

此时,不凡领着桥山三相六部尚书还有姬发,在江城正门前迎接西伯侯姬昌。

姬昌乘坐的四马四轮大车是不凡送给他的,姬昌虽崇尚节俭,但把礼制看得最重,这种大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治权的象征,在这方面是不能节俭的,所以,姬昌欣然接受了不凡的馈赠。姬昌也为此感到欣慰,因为不凡此举不仅代表着属国君主对宗主国的尊重,也代表着一个晚辈对长辈的敬爱。

一身盛装的姬昌在不凡的搀扶下走下马车,这倒不是说姬昌老到非要别人扶着才能行动,这是一种礼节,是诸侯之间最为尊崇的礼节。

“凡儿,早就听太甲说江城宏伟大气,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你做得好做得好哇!”

“仲父,江城是桥山国都,自然要高大坚固,其实雍城也应该这样,夯土为城虽省时省力,但不利于防御。仲父,不凡已将江城建城之法告诉太甲,并准备了一支工匠营,随时听候仲父调遣。”

江不凡闻弦音而知雅意,着实让姬昌心中老怀大慰,早就把不凡当儿子看的姬昌也就不跟不凡客气了。

“今后这等大事直接和你大兄说就好了,也可以直接报与我知。太甲做生意是把好手,对军国大事的敏感还是差了一层。”

“是仲父,仲父请,大兄请。”

城门迎接只是一种仪式,不凡不可能让姬昌一步步走到月坛去。见礼过后不凡将姬昌请上自己的马车,并亲自驾车。伯邑考身为岐周大世子,自然也要和不凡并肩而坐,这样做是以示谦逊。宗主国世子和属国国君并肩驾车,就不会显得不凡过于谦卑,这是指有通家之好的王侯之间才会这样做的。这个时候姬发倒是可以和姬昌坐在一起了。姬昌明显感到自己的这个调皮的儿子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姬昌一直期望的变化,姬昌不用问就知道姬发这是受了江不凡的影响。如此一来,姬昌对不凡更加看重。

祭祀大典隆重肃穆,主祭成了西伯侯姬昌,这份尊崇也让随姬昌而来的辛甲等岐周四臣,暗地里对江不凡赞不绝口。

姬昌主持祭典,点燃大鼎下的木柴,祭司们将一猪一羊投入煮沸的水中,随后礼乐齐鸣,众人手舞足蹈起声高唱。

“倬(zhōu)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sì)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nǐ),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yà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